于时间的循环中,与宇宙对话——大地艺术家南希霍尔特及其艺术
小地球旅行


《太阳隧道》摄影

说到南希·霍尔特(Nancy Holt,1938-2014),大家或许有些陌生,可只要对“大地艺术”有些许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她的丈夫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他于1970年创作的作品《螺旋状防波堤》(Spiral Jetty)成为“大地艺术”这一艺术门类最经典的作品。


罗伯特·史密森,《螺旋状防波堤》

霍尔特1938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Worcester),是家里唯一的孩子。1959-1963年,她在塔夫斯大学学习生物。三年后,她嫁给了与自己同龄的环境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婚后,她也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主要以摄影和录像为主,部分以丈夫和艺术家朋友的艺术创作为主要素材。



南希·霍尔特

实际上,霍尔特也是一位大地艺术家,活跃的时间比史密森还要长。但可惜的是,在她开始创作大型户外作品的1974年,史密森早已死去——1973年,在飞往得克萨斯考察新作品《阿马里洛坡道》(Amarillo Ramp)的实施地时,史密森所乘坐的飞机失事了。尔后的四十多年,霍尔特没有再婚。她不仅非常用心地保存着史密森生前的作品,自己也投入到大地艺术的创作中来。她的作品常常以宇宙的时间循环和环境保护为主题。



罗伯特·史密森和南希·霍尔特正在拍摄中 Foto: Jan Niks, 1971. The Estate of Robert Smithson/Licensed by VAGA.



南希·霍尔特和罗伯特·史密森在他们纽约西村的阁楼中,1970 Foto: Gianfranco Gorgoni

让霍尔特名声大噪的作品是被誉为美国版“巨石阵”的《太阳隧道》(Sun Tunnels),作于1976年。整件作品呈开放的“X”形——由四根断开的水泥管道组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从管道形成的四个方向望去,正在地平线缓缓升起或落下的太阳会出现在管道的中心处。除此之外,每个管道上面都有很多小孔,分别组成德拉科,英仙座,哥伦巴和摩羯座的星系形状。白天时,阳光穿过孔洞,在隧道里形成星系熠熠生辉的效果——夜晚才有的天空,在白天的大地上找到了投射。这件极简风格的大地艺术作品不仅强调了太阳年的周期性,也将宇宙的浩瀚微缩到了可以丈量的尺度。



《太阳隧道》由四个空空的水泥管道组成。 All rights reserved Holt-Smithson Foundation/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James Fox/ZCZ Films

《太阳隧道》坐落在犹他州的大盆地沙漠内,人迹罕至。当霍尔特在1973年买下这片面积为40英亩的土地时,她有一种感觉:或许,这是一块崭新的土地——土著可能在几百年前在此停留,但很可能没有踩遍这里的每一寸沙子,想到这,她感觉很兴奋。而人们来此参观的过程——先驱车来到沙漠腹地,再走路靠近观赏,也是这件作品的一部分。她说:“这里虽然荒凉,却很容易到达,参观也非常方便。实际上,参观《太阳隧道》比去博物馆看艺术作品还方便……这类作品总是很容易参观的……”霍尔特此言非虚。因为大地艺术与自然浑然一体,它不是被束缚在美术馆中,被设以屏障的艺术品,人们若有兴趣,随时随地都可以前来观赏。



从《太阳隧道》看落日场景

1984年的《暗星公园》(Dark Star Park)也是霍尔特的代表作品。和其他在边远地区所做的作品不一样的是,《暗星公园》处在弗吉尼亚州罗斯林市的商业中心处,毗邻华盛顿特区。它的周围是交错的马路和琳琅的现代建筑。



南希·霍尔特,《暗星公园》, Nancy Holt

整件作品由5个球体、4个黑色金属杆、地上的沥青影子标记、2个小水池、2个水泥隧道(1个人可以通过,另1个只能观赏)和1截台阶组成。《暗星公园》的名字即来自于5个不会发光的球体。在每年的8月1号上午9点32分,阳光在金属杆和球体上投下的影子将和地上的沥青影子标记重合。



南希·霍尔特,《暗星公园》

这件作品是弗吉尼亚州阿林顿县政府在1979年委托给霍尔特的,作品完成于1984年。选择8月1号为影子重合日,是因为威廉亨利罗斯(William Henry Ross)是在1860年的8月1日买下这片土地的。而以9点32分为重合时间点,则纯粹是因为霍尔特喜欢上午的阳光。霍尔特说,这件作品“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太阳的周期时间合并在了一起”。这件作品不仅体现了霍尔特在大地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让作为艺术家和景观设计者的霍尔特拥有了在城市改造方面的影响。



南希·霍尔特,《上和下》

无疑,霍尔特的贡献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大地艺术被男性艺术家把持的年代,她打破了人们对性别的偏见,并为一些后起之秀,如林璎(Maya Lin)等人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霍尔特的作品还包括《星体光栅》(Astral Grating,1987)、《天空筑堤》(Sky Mound,1988)和《上与下》(Up and Under,1998)等。她曾5次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金,并获得过纽约创意艺术家奖和古根海姆奖。2017年,霍尔特-史密森基金会(Holt-Smithson Foundation)成立。基金会的宗旨是:延续霍尔特和史密森的调查实践和创造精神,更深入地探索人类和地球家园的关系。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网APP



拟像,英文“simulacre“,来源于希腊语 eidolon,原意一方面表示图像,另一方面又表示仿真,即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形象或者是一种“再现”。类似于真实事物的“副本”,“幻象,”是一种’非存在”。

柏拉图认识到语言就是一种“非存在”,同时他也认识到:只有透过“非存在的方式“才能表达“存在“。这样一来,“非存在”成为了“存在”的替代物。拟像派艺术家地球君指出:用 “非存在 ” 去指认并强化 ”存在”,就是艺术家的空间 (word space)例如俳句中的间隔(空格、空档),是不存在内容的,然而它确实存在(实在感、效果、语义)。这是艺术的空间(wordspace)。



△拟象派代表作《 无聊》

红色发光字是一种中国特色,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一种绝对的,冷漠的,毫无歧义的,对自身的指认,拒绝更多意义的解读,一种实用主义者强有力的简短陈述。“无聊”却让人想到无法直视的生命本体,真相。发光红字却禁止人产生多余的思考。在这样的矛盾冲击下,它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屹立于山顶上。



△拟像派代表作 ,大地艺术作品 《草山海》

日本最著名的造园是枯山水。中国古代造园,喜爱在园中造假山。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皆想把自然的曲折和平静纳入方寸之间,爱山水之心东方情怀没有差异。艺术家光子和地球君,在成都彭州,根据《山海经》的地理布局,造出了53座2-4米高的草山,称为“草山海”。



草山海的建造方式,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首次。泥土承重、高空种植、水雾系统,看似简单,实由多个技术结合。它超出了造型艺术、环境艺术范围,是全新的拟像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山中山的互动,体验,草山海的文化价值,来自山海经,并重申表达了山海经。



△同时,草山海也是世界上全世界第一例山形迷宫。



△拟像派代表作,沉浸式艺术装置《镜山水月》局部图



△拟像派代表作,沉浸式艺术装置《镜山水月》



△拟像派代表作,沉浸式艺术装置《镜山水月》



△拟像派代表作 《龙桥》局部图



△拟像派代表作5 《龙桥》局部图



△拟像派发起艺术家 地球君

地球君,实验艺术家,拟像派艺术发起,小地球旅行创始人兼CEO。2019年主导筹建中国首个大地艺术营地;曾创作世界第一个众筹大地艺术项目“小王子2”,同期修建世界最长篝火池;已累积创作超过1000幅当代艺术作品;举办3000次一人观展运动。



△拟象派代表艺术家 光子

拟像派艺术发起,超灵感出行品牌小地球旅行联合创始人与COO,俳句诗人,超现实景区策划人。2020年受成都彭州市政府邀请,作为拟像派代表艺术家,创作两个沉浸式大地艺术作品"镜山水月"和"草山海";2019年联合筹建投资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2016年受邀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无界国际艺术展,演讲“俳句,清贫思想”;2013年北京京师美术馆举办“日常神迹”多媒体装置联合个展(诗歌,多媒体装置,油画展)2008年厦门“鲜和馒头“诗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