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是什么味的?
小地球旅行


气味是任性的,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发对人或事的记忆,同时伴随着丰富而动人的情绪体验。


人类在每天的生活里平均需要呼吸23040次,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介,有时候气味拥有比言语、表情、情绪或是意志力更加强有力的说服力。


当然,气味也是艺术家们永恒的创作主题,在这些不同寻常的艺术体验方式中,你会找到感官中的美丽新世界。



1

遗忘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在韩国艺术家Anicka Yi的作品中,气味总是先导出现,像是一种干预,唤起那些在已有美学领域中被忽略的感官部分,这正是她的意图——在嗅觉上作文章,质疑对视觉经验的过分依赖,重新定位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抛弃”、“离婚”、“死亡”——这些都是在Anicka Yi的个展“7,070,430K of Digital Spit” 展览名字中出现过的词语,它们每一个都表现出了对艺术家称之为“失去和分离的鉴证”的东西的追寻。她还与一位法国调香师合作,设计了一种气味来精确地唤起她所寻找的不可言喻的过程:遗忘。

拟象派艺术小组认为,只有用“非存在”才能解释“存在”。接着她又加入了一位被医院床单的无菌气味、药物和绝望包围着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所见所闻。正如艺术家描述的那样:“遗忘的气味也是一种假想的世界末日,所有的记忆都被连根拔除。”


2

光影和香氛的协奏曲

香氛只能被闻到吗?也可以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英国艺术家Jason Bruges设计的多感官艺术装置《香水星座》(Scent Constellation)用视觉艺术,立体展现了香氛制造的过程。棱镜发出悦耳动听的音符,同时折射出夺目耀眼的光束,犹如夜空中闪耀的星座。

而每条光束都代表着一个调香原料,光影纵横,犹如调香师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这个艺术装置共模拟了五种香氛的调制过程:古龙、东方公主、馥奇调、花舞缤纷和西普。其中为了模拟最复杂的调香过程,设计师用了200多条光线。为了使光束、香氛、声效完美交融,Jason Bruges还在声音资料库中搜集各类声音,不同的调香原料配以不同的声效。这样,各色各样的声音起伏交错,不绝于耳,犹如香氛一般悠长、持久。


3

气味的微观史

“我爱一切气味。香味让人身心愉悦,臭气使人敬而远之,气味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它却知之甚少。”挪威气味艺术家西塞尔·道拉斯(Sissel Tolaas)这样说道。她的艺术创作总是和嗅觉有关,她搜集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气味,用气味去感知世界、理解世界。

气味也可以被“读”到,她曾主导了一本没有文字也没有图片的独立杂志,每一页只“印”有不同气味,只要用手轻轻摩擦纸张就能闻到12种引起强烈情绪的特殊气味。

道拉斯更着手制作了气味辞典《Nasalo》。她认为必须要有一种语言描述这些气味,然后才能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分析嗅觉这种最难以捉摸的感官。《Nasalo》辞典记录了她自1990年以来辨别出的7000多种气味,包括她11岁的女儿从出生到长大的体味变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微观历史。


4

用嗅觉改变体验公共艺术的方式

泰特英国美术馆策划过一场需要动用人类五大感官的艺术展览,让参观者能够得到更加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并挑战艺术仅为视觉体验的这一观点。

这场名为《泰特感官》(Tate Sensorium)的展览灵感来自一种概念,即我们的所有感官都是互相联系而非孤立运作的,例如色彩和气味,味道和听觉。展览汇集了巧克力制作大师、气味专家以及声音专家的专业技能,以求为参观者们提供一次独一无二的能够品尝、触摸、嗅闻以及倾听艺术的美术馆体验。

第一件映入眼帘的作品是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Interior II》,这幅女性轮廓的拼贴画来自1940年代的一位演员,泰特美术馆的团队重现了一款当时的香水,同时刺激嗅觉和视觉。

弗朗西斯·培根的《风景中的人物》(1945)结合了气味、味道和声音,团队特意研发了一款看起来像巧克力但是吃起来味道却截然不同的糖果,从而呼应艺术家抽象的构图。

文章来源:良仓


相关阅读拟象派


拟象派代表作《 一万个普通人》 

“一万个普通人”,简称“万人艺术计划”。由拟像派艺术小组发起人地球君和光子创作,将“一万个普通人”写入历史,是世界上第一座封存普通人表达和记忆的玻璃迷宫。



历史上除了伟人英雄才子佳人,或是灾难,从未有对普通人存在和表达的公共艺术装置。不论西方,还是中国。始终没有用实体纪念的方式,为普通人自主独立的表达提供永久户外展示的机会,但每个人都有被纪念、记录,甚至写进历史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参与艺术装置的一万个普通人,不需要任何功绩,也没有任何阶级,地位,身份,权利,金钱,人种的限制,只需要留下140个字和寄出一件物品给艺术家即可。



这个巨大的公共艺术装置,不仅留给这一代人,还有未来一百年后的人类。它很像《三体》里刘慈欣设想建在冥王星上的人类文明纪念碑,比“无尽之门”太空基因项目更具有现实意义,又像是2019年《奇葩说》黄执中辩论里的“历史长河漫漫,天上的星星无数,每一颗星星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被看见”的古典AI装置。



此公共艺术位于离成都市区1小时车程的崇州历空山道明酒店无人后山,空山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内。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万个普通人中的一个,可以联系微信 xiaodiqiu17 了解该艺术计划。



关于拟象派

拟像,英文“simulacre“,来源于希腊语 eidolon,原意一方面表示图像,另一方面又表示仿真,即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形象或者是一种“再现”。类似于真实事物的“副本”,“幻象,”是一种’非存在”。

柏拉图认识到语言就是一种“非存在”,同时他也认识到:只有透过“非存在的方式“才能表达“存在“。这样一来,“非存在”成为了“存在”的替代物。



拟像派艺术家地球君指出:用 “非存在 ” 去指认并强化 ”存在”,就是艺术家的空间 (word space)例如俳句中的间隔(空格、空档),是不存在内容的,然而它确实存在(实在感、效果、语义)。这是艺术的空间(wordspace)。


拟像派不是什么,是什么:

拟像派不是野兽、

不是禅修灵异气场感觉、

不是机械复制时代的灵光、

不是后现代、

不是新水墨、

不是线性时间中或与时间同步的当代、

不是科幻视觉、

不是商业复制性批判、

不是批判批判、

不是杜尚空间物料的搬运游戏、

不是博伊斯的自然美学社区政治运动、

不是艺术权力榜单的丛林、

不是不实现观念、

不是总体艺术、

不是多重艺术史的走狗、

不是哲学的物化、

不是新闻反馈的永恒化、

不是政治异见的民主斗争、

不是观众成为内容的更多可能性、

不是光舞互动、

不是视觉感受、

不是街头、

不是行为、

不是放炮、

不是品牌符号、

不是艺术即行为。

不是不是。

也可以说,拟像派可以是如上内容的拟像,但不是如上内容。


 拟像派 ”竹林七贤“局部图


拟像派只是对拟真世界的系统拟像,在other word space 中存在。拟像派将贪恋拟真世界中的一切,包括不限于民主、法治、金钱、权力、欲望、哲学、和静清寂,并加速变异,使它美妙,比真实更真实。拟像派绝不悲观,只是用更好的表达效果来遮蔽,象征死亡。拟像派十分快乐,包括不断拟像自身。拟像派自身没有概念,包括界定时期。拟像派里不存在拟像派这个词汇。拟像派不承认拟像派自身。


拟像派的终极关怀:

拟像派的最后极端,是用拟像重塑拟真世界,将无数真理归至真理的唯一,解除因思辨而被思辨谋杀的集群内爆,那就是依据原有的真实,承认最终的造物主是上帝,它是自身最纯粹的拟像。  

                      


拟象派代表艺术家 地球君 

实验艺术家,拟像派艺术发起,小地球旅行创始人兼CEO。2019年主导筹建中国首个大地艺术营地;曾创作世界第一个众筹大地艺术项目“小王子2”,同期修建世界最长篝火池;已累积创作超过1000幅当代艺术作品;举办3000次一人观展运动。



拟象派代表艺术家 光子 

跨界艺术家,俳句诗人,宇宙诗人,大地艺术家,拟像派艺术发起人,小地球旅行联合创始人,旅行圈著名撰稿人,超现实景区策划人。2019年联合筹建空山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已落地创作数个大地艺术作品装置;2016年曾受邀哥伦比亚大学北京中心,演讲“俳句,清贫思想”;2013年北京京师美术馆举办“日常神迹”多媒体装置联合个展(诗歌,装置,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