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潜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 印尼小众旅行攻略
小地球旅行

浮潜(snorkeling),许多人固有的印象估计还停留在使用面镜、呼吸管、蛙鞋、救生衣,漂浮在水面,头埋在水里观察水下景观的一种水上活动。 但,这是存在误解的,浮潜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为保障安全,还是需要必要的学习的。 另外就是,每年浮潜出意外甚至失去生命的情况,概率比水肺潜水还要高不少。所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浮潜基本没什么入门门槛,好多当地的服务提供者也相当容易切入这块活动经营中来,所以造成服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因为浮潜它看起来实在很简单,好像只要提供浮潜3宝,再发件救生衣就可以下水玩了。但我想说,这样非常不靠谱!

浮潜,PADI体系是把它列入课程内容的,课程/活动的开展,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标准。

第一,在选择浮潜活动提供者的时候,考虑只参与规范经营的,正儿八经的潜店所提供的浮潜服务,靠谱的潜店是保障的第一步。

第二,在活动前,你有权咨询带队的人是谁,资格级别是什么,一个潜导负责照顾多少人 来看看浮潜时候怎样才是符合标准的活动情形。带队的人,PADI规定必须是潜水长以上级别的潜水员,在开放水域的时候,也就是可以理解成在广阔的海域时,一个潜水长不会带超过10个人,靠谱的潜店会将人数比例降至更低。活动的地方,通常是在海岛沿岸,或者度假村附近水比较浅,但有不少珊瑚的地方进行(当然水深还是不能站立的),并且服务良好的地方,还会有专门划分为浮潜的专用水域,不能有任何船只进入该区域的。

第三,浮潜展开的基本步骤(概略) 1、带队的潜水长以上级别的潜水员,会向参加者介绍浮潜的基本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2、领队会带着参加者以合适方法入水, 3、在水比较浅而且平静的地方,教会诸如呼吸管排水,蛙鞋踢水,潜伴保持距离,甚至“镰刀式入水”下潜方法,当然还有浮力调整装置——BCD的使用(后面再展开讲), 4、然后再带到水较深的地方进行浮潜。 你有权要求领队教你以上这些必要的技巧。

第四,浮潜应该提供的装备

1、面镜,潜水面镜,会套住鼻子的;


2、呼吸管,咬嘴完整;

3、蛙鞋,刚开始通常会不习惯怎么使用,但是你的领队会教你怎样踢水;


4、BCD!


按照PADI标准,浮潜是需要提供浮力调整装置的,也就是BCD。这款我们也叫口水肩,嘻嘻!没错,是调整装置,也就是说浮力是可以改变的! 领队需要教会你怎样穿戴,尤其是所有绑带要固定在合理位置,这样才可以保证BCD不会乱漂,反过来把人压到水下造成呛水。 领队还会教会你怎样口吹充气和使用泄气阀放气(方便下潜)。 这里谈谈好多浮潜服务提供者用救生衣代替BCD的情况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参与者在穿着救生衣的时候,基本不能下潜,而且救生衣都均码的,不能像浮潜BCD那样调整大小,一旦发生位移,很容易造成救生衣把人往下压,但使用者又没有能力脱困的情况。

第五,适合浮潜的地方往往在热带,阳光猛烈,海面无遮无挡,浮潜又大部分时间漂浮在水面,非常容易晒伤,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租用橡胶潜水服,防晒、保暖、有防护性,还带浮力。

第六,合理评估自己的水性。虽然PADI没有说不会游泳不能浮潜,但是自己还是要对自己的游泳能力有所评估,如果你确实不会游泳,但是又想尝试,和领队说明情况,说明你需要更多的照顾,同时和潜伴保持在一起。另外就是在平静水域过关技巧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来决定自己是否还需要继续了。

七,保护好水下生态,不要触碰任何水下生物,如果你真需要站起来,千万不要踩在珊瑚上,要踩踩沙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