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义”建筑
"粗野主义”是建筑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建筑运动,其特点是建筑外观粗野坚固,设计忽视视觉的舒适感,外部通常有着暴露的混凝土结构以及沉重巨大的建筑体块,目的就是清晰的表达出建筑的力量感与功能性。
Brutalist Building
该名词最初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创造的,他们于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洪斯坦顿高级中学(现名为Smithdon High School),成为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作品。
▲Smithdon High School
“粗野主义”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人们对它的代表人物与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普遍认为,粗野主义是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
▲马赛公寓 1947-1952年
▲朗香教堂 1953年
▲拉图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La Tourette)1957年—1960年
英国的“粗野主义”
一般来说,人们对英国的印象都是这样的——曾经的大英帝国和日不落帝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美丽的风光,维多利亚时期房间的繁复致密和黑暗,“英伦风”的戴风帽、修身大衣、和格子衬衫……传统,保守,端庄。似乎很难把“粗野”与英国联系在一起,但可以理解为,粗野主义就是英国的现代主义。
英国的Studio Esinam 与伦敦摄影师 Rory Gardiner 合作,拍摄了位于伦敦的粗野主义(Brutalist)建筑,并命名为“乌托邦”(Utopia),该组照片希望“展现伦敦粗野主义建筑坚硬外表下隐藏的细微之美”。
展现了伦敦城市中“粗野主义”建筑的经典案例:巴比肯屋村(Barbican Estate)、皇家国立剧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Trellick 大厦,以及罗宾汉花园(Robin Hood Gardens)。
▲Royal National Theatre
▲Hayward Gallery
▲The Barbican Estate
▲Trellick Tower
▲Robinhood Gardens
法国:被遗忘的乌托邦
“未来的记忆”,是法国摄影师劳伦·克洛南塔尔(Laurent Kronental)的拍摄项目,主题就是这批1950年到1980年代建起的后现代化大型社会住宅区(Grands Ensembles)。这些外型大胆的居民楼,建造之初为了解决巴黎的住宅危机,吸引过不少新移民,但当时这些建筑不断遭到主流文化的批判,今日则在大众视线里被边缘化。
好莱坞也曾在此地取景,拍摄反乌托邦类型电影,譬如《妙想天开》和《饥饿的游戏》。
▲弗兰德尔的遗产(Les Orgues de Flandre)
▲蒙蒂尼地区(Montigny-le-Bretonneux)
▲阿布拉克萨斯
▲皮托市部分的拉德芳斯区
▲大诺瓦西市镇的“新街”
摄影师Laurent Kronental坚持认为无论是这些建筑,还是住在其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都值得我们关注。
“这种建筑形式曾经代表了一种乌托邦般的观点:希望能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生活。”粗野主义这个词来自于法国术语 béton brut,意为原始的混凝土,但实际上其内涵不仅如此。基于一种人类与建筑、城市之间交互关系的理念,让建筑为每个人开放,即便是现在也很少有建筑敢于实现这种理想。
公共建筑的“粗野主义”
来自纽约的摄影师 ty cole 擅长捕捉建筑环境与周边文脉的关系。他将镜头对准了曾经这股争议越来越大的运动,以粗野主义公共建筑为对象持续创作了一系列的摄影作品,并且试图通过这组照片让人们近距离感受粗野主义建筑的独特魅力与逼人的气势。
▲伊利诺斯大学/沃尔特·纳什(Walter Netsch)
▲Pirelli大楼/马赛尔·布鲁尔(Marecle Breuer)
▲西北大学图书馆/沃尔特·纳什(Walter Netsch)
▲MIT达特茅斯分校/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
不少粗野主义建筑已经在风格的转化中被拆除,
但是这些介于现实与乌托邦之间的建筑,
仍对建筑设计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塞尔维亚仍然保留这许多粗野主义的建筑群
小地球宇航员在“弹孔”纪念公园的实拍照片。
详情请联系旅行顾问原子,微信 xiaodiqiu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