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
13
火焰山,由于硅石十分坚硬,难以风化,因而成为山峰,且光秃秃,少有土壤和植被;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崩塌形成沿走向整齐排列的尖棱状山峰,不同于外形圆滑的溶峰,层峦叠嶂。岩石表面和节理、裂隙面上的黄铁矿风化出的铁质将硅石表面染为红色,在阳光下似火焰一般,因而得名。
三堆河崩塌, 硬、脆性硅石节理、裂隙发育,具良好的临空条件,易于崩塌,部分岩体被卸荷裂隙切割、失稳,以散落、翻落、坠落等方式崩落于缓坡上、坡脚下和三堆河中,形成三片大的硅石倒石堆,三堆河由此而得名。
三堆河瀑布,高30m,宽约2 m,为差异侵蚀瀑布。如江河倾翻,直落而下,水清色纯,白如素绢,相映周围青山,翠碧流长。
潮水泉
潮水泉是产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岩溶泉。洞口高程1220米,高出河床10米。泉出露于一处塌陷的山崖之下,泉口为一透镜状缝隙,长5.5米,高0.05——0.5米,可见深3米。潮水泉正常情况下一日三潮,在久睛或降雨前周期往往拉长,而久雨时周期则缩短。发潮前,先有轰轰声,后喷出清凉气浪,2分钟后,泉口下部裂隙开始出水(最大流量达72.5升/秒),约1分钟后,潮水从泉口涌出,并逐渐增大(流量达1112升/秒)直至稳定,15分钟后,流量又逐渐变小,24分钟后停潮。每次发潮持续45分钟左右。潮水泉的形成与气压、地下水运动通道的特征密切相关,是一种虹吸现象引起的脉动流。
潮水河燕子洞,海拔1260米,出露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为高6米,宽1.2米的暗河出口,受裂隙控制,流量175升/秒。其洞顶上7米处还发育有高2米,宽1.2米的干溶洞,该干溶洞通过溶蚀裂隙与暗河出口相连。其下海拔1220米处为潮水泉。随地块的隆升或河谷下切,地下水的溢出点也会向下调整出露位置,使岩溶管道具“楼梯”式的层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