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
3
荷兰Biesbosch博物馆新的常设展全面展示了Biesbosch的历史、文化以及博物馆藏品。Biesbosch的发展历程分散在7个展厅内,从1421年Elizabeth洪水到如今成为休闲放松的新场所。展览的内容含盖原住民、经济、工艺和自然环境,在多媒体空间内向公众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原始的影像资料、访谈和工具提供了一个生动而个人化的对该区域和原住民的展示。
新老建筑在设计时都注意将能耗减少到最低。大面积的玻璃使用最先进的隔热玻璃,不必要使用百叶窗。西北侧的土方和绿色屋面同时起到隔热和保温的作用。寒冷的天气里,生物燃料炉通过地热系统为室内提供舒适的温度。暖和的时候,河水流入同样的管道为室内降温。
生活污水的净化是通过柳树来进行的:这在荷兰当属首次,要感谢当地柳条编织的传统。柳树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物质,来帮助自身生长。净化后的水流入湿地,最终汇入河流。柳树被伐后,可用作生物燃料,用于博物馆的采暖或其他功能。
博物馆就地取材,不仅仅体现在能量供应和污水处理上,还同样体现在当地微酿餐厅的菜单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多是过去在Biesbosch工作过的志愿者。甚至承建商和工人也大都来自附近地区。Biesbosch有丰富的采摘和加工自然材料的历史。新建筑中的博物馆的艺术空间,全部使用当地出产的自然材料。上世纪中叶,严重的污染使鲟鱼和鲑鱼从该水域消失。Haringvliet闸口建成,水质变得干净之后,这些物种又重新回到了此处,餐厅内池塘的设计就是在隐喻这一点。
博物馆岛将在2016年的春季竣工,淡水湿地公园从新挖开的小溪中引水。潮汐和季节性的水位变化可以在小溪倾斜的岸边清晰地察觉到。同时,倾斜的溪岸也创造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蜿蜒的通往小岛的小路,由于水位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Biesbosch体验”水体模型同样会在2016年的春天完成,它将通过展示当地的圩田、堤坝和溪流,来阐释控制水的原理和重要性,以及海平面上升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半小时的循环周期内,水位从极低变为极高。大人和小孩可以通过操作各种闸口来改变水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