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
1
A•契耶夫先生是小有名气的熊摄影师,他对熊很着迷——健壮的身躯,顽强的性格,能屈能伸——既可以吃草也可以吃肉,耐得住寂寞——在漫长的冬季独居斗穴,这是契耶夫最为之着迷的熊性格——如果一个人可以有这样的性格,一定会更加享受生活的赐予。外国人经常把俄罗斯人比喻成熊,俄罗斯人对此毫不反感,甚至引以为荣,可能是基于他们对熊的性格了解吧。
契耶夫工作之余,专门拍摄熊。中文搜索引擎能找到的有限的堪察加资料照片中,还颇有一些是他的作品,只是他老人家自己不知道。我跟他提及此事,他丝毫不以为然,他拍摄熊,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其他人喜欢并传播他的作品,恰好符合他拍摄熊的初衷之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熊这种动物。至于是否署名,是否盗版,他是不在意也没对此有任何预见性的。其实鲁迅先生也未必能预见到,他的“拿来主义”,在若干年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演化成“偷来主义”。
中文网络世界引用未署名的照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试想,去过堪察加的中国人本就很少,即便去过,十几天的旅程,又能了解到什么实情认识得到什么人呢?看到美好的图片、文字,随手一转,绝非错事,我也相信随着人们对堪察加了解越来越多,互联网上会有更多足具聪明才智的堪察加相关信息,供向往美好和计划去堪察加旅行的人们欣赏。
2013年8月,契耶夫来到千岛湖基地,这里是拍摄熊的最佳地点,这里是熊的家园,熊比人更多,经常可以看到上百头熊在此觅食。这次,契耶夫拍摄的照片,和往常一样,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样一张署名契耶夫的照片。
好吧,据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了。这照片,是怎样来的呢?
话说P图的人,水平也是很高。乍一看,真像那么回事,仔细辨别才发现其实是拼凑起来的。契耶夫先生第一次看到此图,顿觉手足麻木哭笑不得,那么熊妈妈若知道自己和孩子的肖像权受到如此侵犯,又将作何感受?
契耶夫此行其他照片,列数几张,供大家感受、欣赏。
拍摄熊的人们,先要破除对熊的恐惧,用这样的、别人看着都感到恐惧的方式,去拍摄,才能拍到熊在生活中真实的细节
当然,来到千岛湖观光、拍照的人们,是深得熊心的,熊对人们司空见惯,因此不以为然。
如果要拍到如此近距离的特写,除了用超级长焦,还是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走到如此近的距离,捕捉熊的神态,和细微的身体姿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