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
1
在我们写加拉帕戈斯的蓝脚鲣鸟时,它一点都不红。然后它突然红了,我们还是没有红。算了算了,没有红的体质。
有人说,看它呆头呆脑的样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还有人说它长得很像林更新。
无论在网上讨论和喜欢也罢,真正要看蓝脚鲣鸟,还是很有难度的。比起蓝脚同学,同是鲣鸟家族兄弟的南非鲣鸟,就慷慨得不成人样!
不仅让你看,而且让你看到发作密集恐惧症。在南非的这个岛屿上,每年4~9月,
成千上万只南非鲣鸟落在海湾上,养育后代。它们的姿态及其优雅美丽,但以前的水手,怎么能因为它们不怕人和能轻易抓住,就叫人家“笨鸟”呢?
南非鲣鸟成群结对在这个小岛上,它们颈项纠缠,爱意绵绵。它们在空中曼舞,用舞蹈倾诉爱情,用激情编织浪漫。
南非鲣鸟捕鱼,更是气势如虹,张力十足,宛如一艘轰炸机。它们在空中盘旋,侦察,就像侦察机一样,寻找着鱼群。还被渔民称为“导航鸟”,是由于只要关注它们的动向,就能发现哪里有大批的鱼群。只要远远发现有鸟群聚集,那么很大机会就是有成群的鱼在那里。
一旦锁定目标,鲣鸟就会迅速改变自己的飞行姿态,改变方向,把经过千百年进化而成的坚硬的头朝向下方,伸直粗壮脖子,收缩翅膀,并拢双脚,像炮弹一样,“噗”地的声轰击水面,直扎进水里。
经过俯冲加速,加上并拢得像尖锐锥子一样的身体,鲣鸟扎进水里的时速高达上百公里。体形越大的鲣鸟,可以扎得更深。
这种可怕的冲击力,在水里撞击出一条雪白的气泡柱,柔弱的沙丁鱼根本毫无抵抗,靠近周围的沙丁鱼被震得短暂昏竭。这对于鲣鸟来讲就已经够了,趁着沙丁鱼短暂地失去知觉的一瞬间,扎进水里的鸟儿马上扭动自己身体,踢动那短小却宽而有力的脚蹼,连带着翅膀的扑动,游过去吞食一条或数条猎物。
另外,经常有人把南非鲣鸟译为“塘鹅”,感觉就像乡下池塘里的鹅一样,麻烦考虑一下美丽的鲣鸟内心的阴影面积?
有资料说,从来不是一个规范的动物名。一般说“塘鹅”指的通常是鹈鹕。